​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2018)

日期:2018年09月13日 / 人气:


  

 







20189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国教督办〔2016〕3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北京市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实施工作方案的通知》(京教督[2018])13号),并结合我院实际,总结报告如下。

一、办学基础能力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创办于2003年3月,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参加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位于京东燕郊开发区,设财会金融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3个二级学院。现有专业16个,全日制在校生1285人。学院充分抓住本次评估的有利时机,坚持以育人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地方性、市场化、技能型、开放式”的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服务国家和京津冀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牢牢把握抓机遇、显特色、求发展的主题,紧扣内涵建设这一主线,办学实力、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学院是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北京商贸职教集团常任理事单位。

(一)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

北京市委、市政府重视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采用北京市财政民办教育发展促进项目专项资金方式支持学院发展。2015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拨款454.04万元,年生均财政拨款为2906.79元; 2016年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拨款4.8万元,年生均财政拨款为33.04元;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为4.8万元,年生均财政拨款为37.35元。由于我院是民办高职院校,财政拨款的支持较少,但是,近三年来学院举办者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今年还将加大投入资金的力度支持学院发展。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项主要办学指标达到和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

(二)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

学院校区占地面积223569平方米,依据校区特点、学生数量和办学实际需求,合理设置校区内教学和辅助及行政办公用房。教学科研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69002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为53.7平方米。能够充分满足目前规模的办学需要。

(三)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实训基地仪器设备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20151518.87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0.97万元;2016年1729.51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19万元;2017年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1780.49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为1.39万元。学院本着“精炼、先进、实用”的原则,对学院的教学仪器设备及时更新。每年学院新增教学仪器设备增幅为10%以上,达到办学指标要求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院注重信息化教学条件的改善和育人质量的持续提高,依据自身财力,尽最大努力,完善校园网络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目前接入互联网出口宽带18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100M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632台,网络信息点数900个,数字资源总量1800GB。有28门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建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部分课程应用虚拟实训软件教学。校园实现无线网络部分覆盖。构建了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学校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网络课程及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系统、课堂及实训教学系统、数据管理系统、网络及信息安全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五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学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遵循“校企共建、内外互补、虚实结合、合作双赢”建设的理念,致力打造集专业教学、岗位培训、技能鉴定“三位一体”的教学平台。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改造的过程中,学院采取校企联合规划建设的方案,行业企业专家与专任教师组成建设团队,全过程参与实训基地建设。2017年学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个,校内实践基地39个,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636个、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27个。

二、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适应学院当前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按照“提升师德、夯实功底、精湛技能、优化结构、打造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我院已基本建成一支师德师风优良、业务素质较好、专业能力较强、专兼职结合、结构比例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六生师比

学院注重用制度约束人、用标准规范人、用政策激励人、用理念引导人,密切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和政策机制,完善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保障了教育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现共有教职工140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6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95%。2017年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1285人,学院在校生与专任教师的比例为16.3:1。

学院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立名师培养梯队。坚持常态化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教师微课大赛”、“十佳教师评选等活动。调动教师钻研业务、参加课程改革的积极性2017年有1名教师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项教学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7名教师在“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奖,等等。通过名师培养工程,培养骨干,完善队伍,凝聚团队,促进了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

(七“双师型”教师比例

学院创新“企业挂职、校企融合”教学团队建设新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下企业”等措施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学院以企业挂职为抓手,注重提高教学团队综合能力。学院近年来不断完善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和企业专家进课堂的政策机制,大力促进校企专业技术人员的对接交流。一方面增强了中青年教师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学院现有“双师型”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1.5%。

三、专业建设

近年来我院围绕三大特色专业群,逐渐丰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带着需求走进课堂、带着知识走向技能、带着技能走向岗位”,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我院始终坚持内涵质量建设,积极倡导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探索“双轮驱动式”内涵发展。我院已三次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重视教育教学督导工作,紧密结合学院实际,完善督导制度,努力探索新的督导形式,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功能,构建具有校本特色、效果明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八课程开设结构

我院各专业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各专业课程开设的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含军训、教育见习、顶岗实习)学时比例为1:1。构建完善两类三块课程体系,即两类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三块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集中实践课。各专业基本形成了“纯理论课”(A类)占20%、“理论+实践课”(B类)占60%、“纯实践课”(C类)占20%的课时比例。

(九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2016~2017学年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391680(人时),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约270学时。校内校外总实习实训时间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

(十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学院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需要,从企业及行业一线的专家和技术骨干中聘请了一部分兼职教师。近三年来聘请的兼职教师达到30人次之多,2015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21.71万元;2016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25.17万元;2017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6.56万元。

(十一)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

我院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实现“一零、二融、三订”的人才对接模式。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突出“背靠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行业,企业点菜、学院配餐”的特色,按企业需求的培养规格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学生和企业需求“零距离”。我院已经签订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包括:与中国百度公司签订校企共训合作项目、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订的“鑫校园”项目;与北京华宇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软件开发人才培养项目;与北京幸福泉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金色童园幼儿园签订的学前双语师资培养项目;与北京嘉芸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的智能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项目;与包商银行建立的金融人才培养紧密合作关系;与首都大酒店签订的星级酒店经理人培养项目;与北京首都机场融德公司签订的校企合作项目;与北京维乐屋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与台湾特力和乐家居集团北京分公司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与当当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等。2016级在校生企业订单学生所占比例为32%。

(十二)专业点学生分布情况

学院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1285人,其中电子商务专业49人;商务英语专业86人;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50人;体育运行与管理专业59人;会计专业217人;酒店管理专业56人;证券与期货专业30人;金融管理专业162人;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37人;软件技术专业54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3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32人;物流管理专业9人;空中乘务专业198人;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9人;市场营销专业34人。

(十三)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

学校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地方设专业,校企合作建专业,特色发展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积极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根据北京市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毕业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近三年我院开设的电子商务、商务英语、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体育运行与管理、会计、酒店管理、证券与期货、金融管理、广告设计与制作、软件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空中乘务、新闻采编与制作、市场营销共16个专业均服务于北京及京津冀地区的支柱产业,专业设置与当地产业完全匹配。

四、学生发展

(十四)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2015年我院计划统招招生数为885人,实际招生数为342人,招生计划完成率为38.64%;2016年我院计划统招招生数为720人,实际招生数为399人,招生计划完成率为55.42%;2017年我院计划统招招生数为720人,实际招生数为299人,招生计划完成率为41.53%。2015年自主招生计划招生数为135人,实际招生数为132人,自主招生计划完成率为99%;2016年自主招生计划招生数为300人,实际招生数为23人,自主招生计划完成率为7.67%;2017年自主招生计划招生数为300人,实际招生数为116人,自主招生计划完成率为38.67%。

(十五)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学院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有机嵌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及行业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2015年为62.08%;2016年为52.68%;2017年为62.32%。

(十六)毕业生直接就业率

学院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发展的契机和人才需求,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战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适应岗位需要的高技能,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保障。我院将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学院从2007年开始在全校先后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等选修课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等必修课。近三年,主编或参编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相关教材十余册。其中,北京市精品教材1册,“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册,2015年底,我校《民办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项目获得了2015年度民办高校教育发展促进项目支持。

开展就业创业系列活动,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组织校内招聘会,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互动平台。学院每年10月份到次年3月份这个时间段在学校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有来自北京、河北、天津及燕郊开发区的上百家单位参加招聘会,提供1000多个工作岗位。学院根据用人单位需要每年不定期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近20场。鼓励学生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活动。目前,已经有多个在校生创业孵化项目。经过长期的教学积累,学生有20多人次获得了“全国创业大赛三等奖”,学院获得“北京市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10多名教师获得“北京市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5-2017年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见表1。

1:2013-2015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年度

毕业生数

毕业生直接升学

毕业生直接就业

直接就业率

升学数

升学率

就业数

就业率

2015

443

42

9.48%

400

90.29%

99.77%

2016

503

42

8.35%

450

89.46%

97.81%

2017

544

54

9.93%

482

88.60%

98.53%

(十七)毕业生就业去向

2015-2017年学院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从就业区域层面分析,在北京就业的人数较少,主要是因为我院非京籍生源比例较高,故选择外地就业的学生数量较大。从就业单位的类型层面分析,主要集中在中小微及基层单位就业,到国家骨干企业就业的相对较少。2015-2017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见表2。

2: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时 间

就业情况      

2015

2016年

2017年

直接就业数

400

450

482

当地就业数

50

40

52

中小微及基层就业数

386

378

428

500强企业就业数

0

0

0

五、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逐步按照集中优势、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提高水平的原则,以服务区域经济和满足社会经济需求为准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水平。

(十八)技术服务到款额

学院坚持改革发展与北京现代服务业中金融服务业、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对接,增强关联度,实现学院与行业、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学院利用自身优势为本地区商业银行提供了技术培训服务。2015年至今,技术服务到款额为26.42万元。学院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学院在本区域金融行业的知名度。

(十九)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

学院目前在扶贫项目上获得了政府购买服务款项,其中2015年获得扶贫专项款为58.32万元,2016年为68.62万元,2017年为91.15万元。同时,在社会人员培训项目上,2017年获得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14.43万元。目前,学院正认真学习《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办法》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指导目录》等文件精神,拟从技术交易、人才服务、公共体育服务、劳动就业服务等方面满足政府购买服务要求。

六、发展方向及对策

通过本次评估,学院找准问题,按照国务院评估体系要求制定适合本院实际的发展规划。切实走内涵发展之路,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为动力,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增强办学活力;强化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展服务社会平台,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提高服务社会成效。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发展目标为:认清形势,在学院董事会领导下,创办特色鲜明的民办大学;更新观念,团结进取勤奋开拓,用科学观念引领学院发展;探索新思路,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学院为京津冀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明确新办法,聚焦内涵创新机制,全面出台专业建设方案;创出新特色,背靠行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行业。

综上所述,我院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自查总结。我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较强,所设置的专业能较好的为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支持。此次评估,有力地促进学院找准问题,理出发展思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将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提升内涵建设水平,不断深化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提升的体制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能力,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Go To Top 回顶部